水都網訊(薛濤)2021年,我市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快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產增收,全市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發揮了社會經濟發展“奠基石”作用。
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67.17億元,可比增長15.4%。其中:農業產值27.40億元,可比增長4.4%;林業產值8.43億元,可比增長79.6%;牧業產值19.95億元,可比增長26.9%;漁業產值9.27億元,可比下降11.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11億元,可比增長8.8%。實現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增加值38.17億元,可比增長10.76%。
一、農業經濟運行情況
。ㄒ唬┓N植業生產平穩增長
1.糧食作物實現“三增”。一是播種面積增。2021年糧食種植面積33.71萬畝,同比增長1.57%;二是產量效益增。全年總產量9.47萬噸,同比增長3.95%;三是平均單產增。全年糧食平均單產281公斤,同比增長2.55%。
2.經濟作物收效顯著。一是油料生產穩步增長.2021年油料播種面積10.15萬畝,同比增長4%;油料產量1.43萬噸,同比增長7.52%。二是柑橘生產快速恢復。經過三年的努力,2018年冰凍災害對柑橘的影響已全面恢復,2021年柑橘面積29.04萬畝,同比增長8.4%;產量36.73萬噸,同比增長36.95%。三是中草藥材種植穩步發展。藥農種植積極性不斷提高。據統計,全市2021年中藥材種植在地面積4.44萬畝,增長51.54%。四是蔬菜種植規模持續擴大。全年蔬菜種植面積達10.42萬畝,同比增長7.98%,蔬菜產量18.09萬噸,同比增長8.98%。
。ǘ┬竽辽a恢復發展
1.畜牧生產形勢持續向好。2021年生豬出欄20.53萬頭,同比增長56.72%;牛出欄1.72萬頭,同比增長10.97%;羊出欄5.75萬只,同比增長39.56%;家禽出籠2307.16萬只,同比增長20.24%;禽蛋產量2.25萬噸,同比增長25.0%。主要畜牧品種存欄迅速恢復,生豬年末存欄10.85萬頭,同比增長15.67%;牛年末存欄5.11萬頭,同比增長24.63%;羊年末存欄6.95萬只,同比增長59.4%,家禽年末存籠1006.65萬只,同比下降1.54%。
2.畜禽產品價格波動較大。一是生豬價格波動較大。四季度生豬價格雖有回升,但與去年比降幅仍然明顯。生豬出欄均價在20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75.4%;仔豬出欄均價在600元/頭(15公斤),同比下降150%。二是飼料價格居高不下,家禽價格持續低走。飼料價格上漲明顯,如混合飼料價格上漲幅度達到13.8%,養殖成本居高不下,而家禽價格一直持續走低,養殖利潤空間縮水。肉雞均價為13元/公斤左右,同比下降23%;鮮蛋均價為11元/公斤左右,與同期基本持平。三是牛羊價格穩中有升。牛、羊價格一直堅挺,且始終保持穩中有升趨勢。羊出欄均價40元/公斤,同比上漲11.1%;牛出欄均價38元/公斤,同比上漲5.6%。
。ㄈO業生產轉型加快
1.養殖面積大幅上升。我市全面落實退捕禁捕后,大力實施生態塘堰魚池改造,全面推廣立體活水循環水產養殖,全年漁業養殖面積1.98萬畝,同比增長13.14%。
2.水產品“量減值增”。因退捕禁捕政策的實施,水產品總量2.72萬噸,同比下降31.1%;但全市加大了水產養殖培育力度,且注重了品種優化,名優水產品產量比重逐步加大,蝦蟹、龜鱉、大鯢等價格相對高的產品產量增長較快,拉動了漁業產值小幅增長。
二、存在的問題
。ㄒ唬┺r業產業融合程度不高,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發揮不明顯。一方面精深加工農產品企業在全市的占比較小,規;a水平和效益有待加強;另一方面是品牌市場影響力不大,好的產品在市場上沒有體現出突出的價值,品牌建設任重道遠。
。ǘ┺r業現代化需要提高,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極端天氣、病蟲危害、市場價格仍是影響農業產業發展的“三道關口”,應對方式相對落實,雖然全市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三、建議
。ㄒ唬┘涌焱七M人才振興戰略。推進鄉村振興,首先是人才的振興,要大力培養新型“有為”的農業人才,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能創新的新型農民。選拔能力“全面”的農村精英,加強對駐村干部、大學生村官、農民技術員、經濟能人、退伍軍人等人才的選拔、培養和管理,促其發揮優勢特長,從而促進鄉村振興。
。ǘ┥钊腴_展“品牌強丹”建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推進“農業+互聯網+旅游+文化”新農業發展模式,全面啟動鄉村振興片區建設,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品質,爭創地方品牌,支持品牌創建,加大農業品牌宣傳,擴大我市農業品牌影響力,拉動農業效益。
。ㄈ┤嫱苿愚r業現代化建設。加大農業設施投入力度,完善農田灌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旱排澇能力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加強部門聯動,做好各種環境災害和病蟲疫情預警處置。加強市場管控,及時提供市場運行情況,指導農戶科學種養,規避市場風險,提高農村經濟效益與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