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都網訊(譚晶晶)上半年我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03元,同比增長26.5%,增速與一季度環比提高0.2個百分點,較2019年同期增長18.8%,兩年平均增長9%,收入實現較快增長。
一、收入增長的主要特點
(一)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從絕對額上看,上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303元,比十堰市平均水平高1011元,絕對數在全市排名第1位,與全國、全省差距較上年同期分別縮小351元、46元。
從增長幅度上看,上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26.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4個百分點,增幅在全市排名第1位,比全國、全省增速分別高11.9個百分點和3.2個百分點。
(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再縮小
從城鄉差距上看,上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跑贏城鎮,增速較城鎮高7.2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從上年同期的1.97:1縮小到1.86:1,縮小了0.11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從疫情恢復上看,上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彎道加速擺脫疫情影響,收入不僅較2019年同期增長18.8%,更是在一季度高達26.3%的增速基礎上跑出加速度達到26.5%的新高,使得兩年平均增長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擺脫疫情影響,恢復中高速增長的水平。
。ㄈ“四項”收入同時發力
從增速上看,構成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項指標呈現出全面增長態勢,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同比增長29.9%、25.8%、34.8%、23.1%,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分別為35.8%、34.9%、0.8%、28.4%。
從貢獻率上看,工資性收入和經營凈收入“壓艙”“定盤”作用穩固,貢獻率分別為39.3%、34.2%,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8.2、7.2個百分點;轉移凈收入的貢獻率為28.4%,拉動增長5.3個百分點;財產凈收入因基數過小,雖然增速最高,但貢獻率僅為1%,拉動收入增長效果不顯。
二、農村居民增收的制約因素
2021年上半年我市經濟穩步回升,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現持續較快增長態勢,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大部分農村務工人員文化水平及勞動技能不高,工資性收入含金量不高,增長后勁不足;二是經營凈收入依賴于一產業,增收空間有限;三是財產性凈收入來源單一,缺乏繼續較大幅度增加的支撐力。
三、促進持續增收的建議
。ㄒ唬⿵娀寄芘嘤,夯實增收基礎。一是繼續加大農村居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通過專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工的綜合素質,進而增加就業競爭力和工資含金量;二是加大對培訓組織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扶持基層組織開展柑橘種植、生豬養殖、茶葉加工、電子商務等“深度培訓”,培養農村“能人”隊伍,以農村人才隊伍的全面振興,進一步助推鄉村振興,夯實增收基礎帶動居民增收。
。ǘ┤a融合發展,培育增收空間。一是聚焦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現代化技術應用覆蓋面,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穩住收入基本盤;二是全力打造本土區域特色親水旅游品牌,在親水旅游產品打造和推介上發力,加快構建立體式親水旅游格局,加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居民快速增收培育空間。
。ㄈ┩貙捲鍪涨,優化收入結構。一是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農業農村領域,盤活農村閑置資產資源,壯大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豐富農村居民投資渠道,夯實財產收入增長基礎。二是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規范信貸及融資,逐步增強農村居民的理財信心,促使農村居民通過入股分紅、購買儲蓄保險等金融產品增加收入,盤活農村閑余資金。